在現(xiàn)代絮凝劑的研究中,已從形態(tài)學(xué)方面證明聚合氯化鋁(PAC)主要由3種形態(tài)構(gòu)成[1~3]:Ala形態(tài)(主要包括鋁的自由離子、單體、低聚物)、Alb形態(tài)(鋁的聚合物)和Alc(三羥化鋁溶液或凝膠),并可分別求得各自的含量及比例:AlT=Ala+Alb+Alc(1)一般認(rèn)為Alb部分是*的凝聚絮凝形態(tài),并證明Alb即為Al13的聚合形態(tài)(化學(xué)式為Al13O4(OH)7+24)[4],它實際上是一定控制條件下鋁離子的水解—聚合—沉淀過程的動力學(xué)中間產(chǎn)物。采用電化學(xué)方法制備絮凝劑主要是采用電解法制備堿式氯化鋁和電滲析法制備一般概念上的聚合氯化鋁。在前期的研究中[5~7],一種以Alb為優(yōu)勢形態(tài)的聚合氯化鋁采用電解法制備成功,它具有高堿化度、高Alb形態(tài)等特點,具備凈水*絮凝的化學(xué)形態(tài)條件。
1 E—PAC的制備
連續(xù)進(jìn)料、出料的電解制備反應(yīng)系統(tǒng)見圖1。
電解液采用三氯化鋁溶液,陽極為金屬鋁,電流為600 A,電壓為1.4 V,E—PAC為無色透明液體,產(chǎn)量為100 kg/d,W(Al2O3)=10%,W(Alb)=67.6%,W(堿化度)=64.5%。
電解法制備PAC在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研究
2 試驗方法
2.1燒杯試驗
采用燒杯攪拌試驗考察E—PAC對水中的濁度、腐殖質(zhì)、COD、油的去除效果。模擬的渾濁水和含腐殖質(zhì)水分別采用高嶺土和富里酸(山西產(chǎn))加1∶1的自來水和去離子水配制,生活污水和含油廢水均為實際水樣。燒杯攪拌試驗在美國產(chǎn)六聯(lián)攪拌器上進(jìn)行,使用2 L燒杯,內(nèi)充1.5 L水樣,在280 r/min混合攪拌1 min,然后在40 r/min下混合反應(yīng)10 min,靜置沉淀15 min,取上清液測定。
2.2 中試
E—PAC的中試在絮凝集成系統(tǒng)上進(jìn)行,系統(tǒng)構(gòu)成見圖2。
該系統(tǒng)采用絮凝—攔截沉淀工藝,建在北京第九給水廠的導(dǎo)示水廠,原水濁度為1.0~87.5 NTU,混凝藥劑為九廠目前使用的ZB—PAC(淄博產(chǎn)液體聚合氯化鋁)、DY—PAC(唐山產(chǎn)液體聚合氯化鋁)、AS(硫酸鋁)和E—PAC。系統(tǒng)運(yùn)行的主要參數(shù),混合:t=60 s,v=3m/s,G=613s-1;反應(yīng):T=15 min(t1=t2=t3=5 min),v1=0.5 m/s,v2=0.3m/s,v3=0.1m/s,G=80s-1(G1=125.5s-1、G2=57.5s-1、G3=10.4s-1),GT=7.2×104;沉淀:t=0.4~2 h。試驗用水為北京市第九水廠的原水。
3 E—PAC凈水效果
3.1靜態(tài)效果
將電解法制備的E—PAC與電滲析法制備的聚合氯化鋁(ED—PAC)、市售聚合鋁、三氯化鋁和硫酸鋁進(jìn)行絮凝效果對比試驗,結(jié)果如圖1、2所示。
結(jié)果表明,藥劑投加量相同時,幾種絮凝劑對水中的濁度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硫酸鋁和三氯化鋁的去除效果zui差,DY—PAC和ED—PAC明顯優(yōu)于硫酸鋁等,但E—PAC在絮凝過程中對濁度的去除率均遠(yuǎn)高于其他絮凝劑。對富里酸的去除率也有類似的結(jié)果,E—PAC對富里酸的絮凝去除效果,DY—PAC和ED—PAC也優(yōu)于硫酸鋁等傳統(tǒng)混凝劑,這種結(jié)果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較高的Alb含量。
3.2中試效果
?、俚蜐釙r期經(jīng)幾種絮凝劑處理后的沉淀池出水效果對比見圖3、4。
原水濁度為1.0~4.0 NTU時,在同樣的鋁投加量下,E—PAC的水處理效果明顯比其他絮凝劑好,不僅表現(xiàn)在對濁度的去除效率高,而且投加藥量所允許的范圍也大。
?、谳^高濁度水經(jīng)幾種絮凝劑處理后的沉淀池出水效果對比見圖5。
原水濁度為10.5~87.5 NTU時,在3種PAC中,E—PAC對濁度變化的適應(yīng)性,在同樣的鋁投加量下,分別比DY—PAC和ZB—PAC對濁度的去除效率高約10%~20%,表現(xiàn)出明顯的*性。
3.3處理生活污水
取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家屬區(qū)生活污水,比較E—PAC、DY—PAC和ZB—PAC 3種聚合絮凝劑對水中COD和SS的去除效果。試驗用水的SS為321 mg/L,COD為250 mg/L,處理效果見表1。
E—PAC對生活污水中的SS和COD的去除效果均明顯好于其他兩種絮凝劑。當(dāng)投加量均為10 mg/L(以Al2O3計)時,E—PAC可將原水中321 mg/L的SS和250 mg/L的COD分別去除至3 mg/L和116 mg/L,去除率分別為99.1%和57.6%;而其他兩種PAC對SS和COD的去除率明顯低于E—PAC。
表1 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比較
mg/L
藥劑 E—PAC DY—PAC ZB—PAC
投加量(Al2O3) 3 5 10 3 5 10 3 5 10
水中殘余SS 52 24 3 78 31 13 89 42 23
水中殘余COD 187 142 106 194 153 119 210 165 126
3.4處理含油廢水
含油廢水為錦州采油廠斜板除油后的出水,含油為120mg/L,COD為450mg/L,SS為275 mg/L。采用燒杯試驗比較E—PAC、DY—PAC和ZB—PAC三種聚合絮凝劑對COD、SS、油的去除效果,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處理含油廢水的效果對比
mg/L
藥劑 E—PAC DY—PAC ZB—PAC
投加量(Al2O3) 5 10 20 5 10 20 5 10 20
SS 143 72 14 161 93 28 172 105 33
COD 398 266 182 418 297 221 425 308 246
油 86 45 9 92 54 18 98 49 17
當(dāng)投加量均為20mg/L(Al2O3)時,E—PAC可將原水中275 mg/L的SS、450 mg/L的COD和120 mg/L的油分別去除至14 mg/L,182 mg/L和9 mg/L,去除率分別為94.9%,59.6%和92.5%,明顯優(yōu)于其他兩種絮凝劑。
4 成本估算
電解法制備聚合氯化鋁的主要成本來自于鋁板的消耗,如鋁板價格按13.5元/kg計算(包括三氯化鋁、電耗與人員工資等),則制備含10%Al2O3液體PAC的成本約為800元/t,投加鋁量按10-5 mol/L計,則噸水處理成本約0.16元。與目前市場上質(zhì)量較好的液體PAC的產(chǎn)品(750~800元/t)相比,其制備成本略高,估算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 E — PAC的制備與水處理成本估算 藥劑的制備成本
(元/t) 含鋁量
(%) 折合成鋁價格
(元/kg) 水處理成本
(元/t) 投加鋁量
(10-5 mol/L)
800 5 16 0.16 3.7
5 結(jié)論
電解法制備的聚合氯化鋁由于其zui有效的絮凝成分Alb遠(yuǎn)高于普通聚合氯化鋁和傳統(tǒng)混凝劑,所以對水中的濁度、腐殖質(zhì)以及污水中的COD、SS、油類污染物具有優(yōu)異的去除效果。電解法制備聚合氯化鋁設(shè)備簡單,參數(shù)易于控制,適合于各種規(guī)模和水質(zhì)的給水和污水處理,并有利于水處理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具有很好的應(yīng)用前景。
電解制備聚合氯化鋁的主要問題是其采用金屬鋁作為鋁的主要來源,由于金屬鋁價格較高,增加了藥劑的制備成本,但由于其較高的Alb含量和的凈水性能,其綜合制水成本應(yīng)與普通PAC相當(dāng)。
參考文獻(xiàn):
[1]湯鴻霄.無機(jī)高分子絮凝劑的基礎(chǔ)研究[J],環(huán)境化學(xué),1990,9(3):1-12.
[2]Parthasarathly N,Buffle J.Study of polymeric aluminum(Ⅲ)hydroxide solutions[J].Water Research,1985,19(1):25-35.
[3]Bottero J Y.et al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aluminum trihydroxide from Keggin Al13 polymers[J].Colloid Interface Sci,1987,117(1):47-57.
[4]Fitzgerald J J et al.Temperature effect on the27Al NMR spectra of poymeric aluminum hydrolysis species[J].Magn Reson,1989,(84):121-129.
[5]曲久輝,路光杰,湯鴻霄.電解制備聚合鋁的溶液化學(xué)因素[J].環(huán)境化學(xué),1997,16(6):521-526.
[6]路光杰,曲久輝,湯鴻霄.聚合氯化鋁的電化學(xué)合成[J].中國環(huán)境科學(xué),1998,18(2):140-145.
[7]Guang J L,Jiuhui Qu,Hongxiao Tang.The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 of Highly Effective Polyaluminum Chloride[J].Water Research,1999,33(3):807-814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建筑文摘” 轉(zhuǎn)載請以鏈接形式注明出處 :
技術(shù)文章
Article推薦新聞
Recommendation服務(wù)熱線:
0536-6345688 山東省諸城市蘆河大道8358號 zhongkebeite@163.com版權(quán)所有©2024 山東中科貝特環(huán)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備案號:魯ICP備09011648號-24
管理登陸 技術(shù)支持:環(huán)保在線 sitemap.xml